造谣煽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有以下几种定罪方式:
寻衅滋事罪
编造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或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定罪处罚。
煽动分裂国家罪或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利用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制造、传播谣言,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或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以煽动分裂国家罪或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定罪处罚。
诽谤罪
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此罪告诉才处理,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
传播造谣,如果涉及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可触犯此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其他相关罪名
通过造谣煽动他人进行其他犯罪,如聚众扰乱社会秩序、冲击国家机关等,可能同时触犯多个罪名,根据具体情节和法律规定,择一重罪定罪科刑。
建议:
在实际操作中,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案情、证据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故意、行为方式、危害后果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以确定最终的定罪和量刑。建议遵守法律法规,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关文章:
内蒙古多地已实现!这笔钱直接发放至个人09-02
证券虚假陈述五大纠纷类型曝光!上海金融法院详解责任认定08-20
守护海洋伏季休渔秩序08-13
一景区指示牌将“China”写成“Ching”?网友:太离谱了......08-09
中拉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南方智慧”07-28
萤火虫濒临灭绝?专家辟谣:仅部分种类属 “三有”名录,整体未达濒危07-23
造谣传播昆明驾车撞人不实信息者已被刑拘07-23
国家防减救灾委派工作组赶赴广东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