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常识>

扬州文昌阁明代建在文津桥上,阁上供奉文昌帝君,曾住过和尚?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7 08:33:12    

今年,扬州地标建筑文昌阁将进行大修,这也是继1999年大修后的又一次“揭顶不落架大修”。从明朝万历十三年修建以来,文昌阁历经了多次大修,虽然岁月轮转,但风貌依然。昨天,记者从市城市档案馆寻找到了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老照片,弥足珍贵,再现了文昌阁的昔日风采。

40年代文昌阁

文昌阁上可远眺全城,67年前曾将其扶正加固

记者在市档案馆查阅档案发现,上世纪50年代拆城筑路,汶河逐渐被填平,文津桥埋到了汶河路下,汶河河身变成汶河路,但文昌阁依然被保留下来,立于汶河路与三元路十字路口,成为扬州的标志。

早在1952年,文昌阁因为建造年代久远,出现大幅度向东倾斜,当时对文昌阁进行牮正,也就是将其扶正加固。

1952年9月,文昌阁牮正开始,首先把三层屋顶加固作为牵拉着力点,在倾斜轴线的东西方向上各设一个绞关,上与牮正着力点连接。在南北两侧,加两根十字形牵引绳,增加建筑物稳固性。万事俱备以后,凿开文昌阁底部围护砖墙和立柱靠近的砖墙,预留牮正位置,松开木结构各榫卯点。经过师傅精准的操作,文昌阁自东向西,渐渐扶正。自此历经近70年风霜,仍然是巍然屹立。

50年代文昌阁

上世纪70年代,旅居中国台湾的扬州人周秋如,在回忆旧时扬州的文章中写道:文昌楼与四方亭(因能四方通行,四望亭曾称四方亭)建筑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三层楼是圆形的,四周无檐牙。四方亭无人居住,文昌楼有和尚居住。下层除中间桥身为车马行人通道外,两旁为僧房,每年重阳,和尚开放二楼、三楼,使人登高,顺便收点香钱。第二层供的是弥陀佛,三层供的是文昌帝君,推窗远眺,全城在望,南见运河,文峰塔;东见五台山,长生寺;北见堡城,蜀冈,瘦西湖;西见廿四桥,双桥子;城区街道,历历在目。

70年代文昌阁

文昌阁建在文津桥上,上悬“邗上文枢”匾额

扬州的文昌阁有什么特点呢?扬州的文昌阁是建在桥上的,以前汶河路是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文昌阁就坐落在汶河上一座东西走向的文津桥上。“津”的意思是渡口,所以,文津桥的寓意很好,考生走过文津桥,就能在学海或者仕途上一帆风顺。

明弘治九年(1496),一条贯通扬州旧城南北的汶河西侧,建有繁盛一时的扬州府学,扬州府同知叶元在扬州府学东侧的汶河上修建了文津桥。万历十三年(1585),两淮巡盐御史蔡时鼎在文津桥上增建文昌阁,为三层八角形建筑,高24.25米,圆形攒尖顶,供奉文昌帝君,阁上悬有“邗上文枢”匾额,底层四面设有拱门,与街道相通,登楼可眺望街景。1595年,文昌阁毁于火灾,1596作为扬州昔日兴盛府学的代表物,清末科举废除后,文昌阁不再有繁盛的香火,取代府学的则是西式学堂。1959年后,文津桥埋没于文昌阁下的泥土,文昌阁也成为扬州的标志性建筑。


相关文章:

北京两机场清明假期预计运输旅客约93万人次04-03

大烨智能跌2.06%,成交额1827.97万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2.86万元04-03

不坐“情绪的过山车”04-03

首航新能创业板上市首日大涨244%,光储双赛道领跑全球能源转型04-03

铜库存:周四大幅下降 2.36 万吨 去库延续04-03

雄安·见证|蓝绿交织 水城共融!燕南堤铺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秀美画卷04-03

华胜眼镜取得便于拆装型眼镜架专利,便于使框架与眼镜腿进行拆装04-03

创业板综ETF华夏(159563)跌2.06%,半日成交额393.27万元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