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欺凌,也称为网络霸凌或网络暴力,是指个人或群体利用互联网平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短信、邮件等各种形式,对他人进行持续性、针对性的骚扰、恐吓、侮辱、排挤或散布谣言等行为。这种行为往往具有恶意性、重复性和敌意,目的是使被欺凌者感到痛苦和孤立。
网络欺凌的主要特征包括:
隐蔽性:
由于网络环境的匿名性,加害者往往能够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使得受害者难以识别和防范。
广泛性:
网络欺凌可以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影响范围广泛,一旦信息被广泛传播,其伤害性难以完全消除。
持续性:
与传统欺凌相比,网络欺凌可能持续较长时间,给受害者带来长期的负面影响。
多样性:
网络欺凌的形式多样,包括语言攻击、信息泄露、在线跟踪、社交排斥等。
网络欺凌对受害者的影响深远,可能导致心理伤害、自尊心受损、社交障碍、学业和工作受影响,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焦虑和自杀倾向。
为了应对网络欺凌,需要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以及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措施,帮助受害者走出阴影,并追究加害者的法律责任。同时,个人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谨慎使用网络,避免成为网络欺凌的受害者或加害者。
相关文章:
从婚礼秀到海陆丝工艺美术展 跟着本土网络达人沉浸式赏非遗魅力08-31
竞技体育容不得“饭圈”乱象08-18
打赏先把眼擦亮(“融”观中国)07-28
拿手机打打电话,时薪200元?警方提醒:或涉嫌诈骗07-11
第五届山东网络文明周集中展示网络文明建设新进展新成果 聚文明之光 筑网络家园06-30
仪陇新闻网2025年6月网络侵权举报受理处置情况公示06-30
马斯克被喊话:“在伊朗免费开通‘星链’”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