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52]-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53],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官翰林编修、浙江杭嘉湖道、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在江苏整顿吏治、平反冤狱、兴修水利、救灾办赈;在湖广大力开展禁烟运动。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该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战争爆发后,令广东军民严阵以待,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不久后被构陷革职,遣戍伊犁。期间曾奉命赴浙江镇海协防,并留开封襄办黄河决口。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获起用,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加太子太保。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再任钦差大臣,奉命镇压拜上帝会起事,途中病逝于潮州普宁。获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有《林文忠公政书》等作品传世。[74]
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由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人物生平
贫苦童年
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子时出生在福建省垣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左营司巷林氏北院的后租屋。[53][75]他的父亲林宾日因乡试不第,在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时庵第五女。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次子即为林则徐。[52][59]
林则徐出生时,林家已是家道中落,外债颇多。林宾日虽为私塾先生,但因大部分用来还债,加之家里“食指既繁”,开支日大,“贫窭益甚”,三餐都无以为继,时常断炊挨饿。廪生的津贴,不足以养活一家人。在此情况下,陈帙只得以女红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3]林则徐在母亲的支持下,虽不用代劳家计,但每天到书塾之前,都会先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52][59]
贫寒的家世和生活境遇的刺激,使林则徐较一般的孩子早熟。他自少“沈敏悫谨,事亲至孝”,“天怀敦笃”,对辛苦劳作的母亲体贴同情,尽力相助。这种品质与作风,在他为官后,表现为始终对下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52]
中举成家
林则徐童年家境寒苦,但他得到开明的父亲教导,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童年是颇为快乐的。林宾日也非常重视对林则徐的教育。四岁时,林宾日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六岁时,林则徐开始学作文章。七岁,已经熟练文体。由于林宾日幼时家贫,到十三岁才入书塾,常常被同学嘲笑,为免儿子和自己一样命运,教书时便将他携入塾中,抱在膝上,一同听学
林则徐
林则徐八、九岁时,就在学堂上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震惊四座,他在书塾常常以佳作得到奖金。眼见家境依然贫穷,有人曾叫林则徐改业,但林宾日不许,他认为儿子日后必飞黄腾达,名成利就。
嘉庆元年(1796年),十二岁的林则徐当选为孔庙佾生。[53]嘉庆二年(1797年),林则徐参加府试,获第一名。同年,林宾日成贡生。次年(1798年),林则徐考中秀才。[53]从中秀才到中举人之前,林则徐除有时在馆教读谋生,大多时间在鳌峰书院学习。在院长郑光策指导之下,林则徐专心向学。[4]入读期间,林则徐通过父亲结识学者陈寿祺,受到陈寿祺经世匡时思想的影响。与郑光策的女婿梁章钜交往甚频,两人同时立下“经国救世”之志。[5]
嘉庆九年(1804年)秋,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在揭晓成绩排名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河南永城知县郑大模之女郑淑卿为妻。十二月,林则徐前往京师参加会试,次年(1805年)三月名落孙山。十一月回乡后就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开班授徒。[6][53]
初任仕途
嘉庆十一年(1806年),五月,张百龄任汀漳龙道,曾见到林则徐,当即目为“大器”,并“广为延誉”。秋,林则徐为解决家庭生计,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担任书记。该职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当时厦门的社会风气败坏,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同知皆是贪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林则徐认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扩展了眼界。在任内,他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秋被张师诚招为幕僚,专司笔札。
林则徐跟随张师诚四年,深受其器重,并获知了不少历史掌故和有关兵、刑、礼、乐等方面的知识。张师诚对林则徐给予培植,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林则徐成为张师诚的幕宾,是他一生中的重要经历。[53]
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月,林则徐离闽北上,赴北京第二次参加会试。次年(1809年) 四月,林则徐会试落选,离京南返。六月,仍入张师诚幕。七月至九月,张师诚主持镇压海盗蔡牵叛乱,林则徐获准一同随往,参与其事。凡张师诚的“筹海文移”,均出自林则徐手。张师诚事后称赞林则徐:“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十一月,张师诚推荐林宾日为将乐正学书院主持,使林家经济得以改观。[53]
嘉庆十五年(1810年)十月,张师诚入觐,林则徐随行,为第三次会试做准备。嘉庆十六年(1811年)二月,二十六岁的林则徐第三次参与会试。四月二十七日,赴京会考,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成进士。[5]授翰林院庶吉士。旋即请假归省。[53]
嘉庆十七年(1812年)十月,林则徐北上回京,途经南京时,受到时任两江总督张百龄的厚待。嘉庆十八年(1813年)正月,林则徐继续北上,五月抵京,入翰林院庶常馆。在庶常馆,他致力于研习满文,悉心研究舆地、象纬及经世致用之学。四月,庶吉士散馆,林则徐以翰林编修待用。七月,充任国史馆协修。嘉庆二十年(1815年)二月,承办《大清一统志》“人物名宦”部分。三月,“派充撰文官”。九月,在翻书房行走。[53]在近十年的京官生涯中,他利用京师及翰林院中丰富的藏书、档案,更加努力研究经世之学,仔细综核“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探讨畿辅水利问题,等待实现自己济世匡时的志愿。[59][75]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闰六月,林则徐离开翰林院,往江西南昌,充江西乡试副考官。[53]林则徐对这次试差态度认真,但凡“已荐之卷”,都要逐篇分评,“未荐之卷”,也要“逐卷涉笔”。发榜后,众人皆称此次录有许多清贫学子,谓之“清榜”。十月回京后,被派在翰林院清秘堂办事。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正月,负责筹办经筵宣讲事宜。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三月,充任会试同考官。闰四月,派充云南乡试正考官,八月抵达昆明。林则徐将旅途中的见闻和行程记下,写成《滇轺纪程》。[53]十二月返京复命。[54]
此外,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十二月下旬至次年(1820年)四月中旬间,林则徐曾短暂参加“宣南诗社”的活动。
林则徐在翰林院度过七年岁月,在此期间,他的子女相继出世。单较二百两银年俸,根本不足以应付家庭开支。唯有间中在书塾教书,或寄卖自己的书法作品帮补家用。任京官期间,他没有过多地沉溺于官场交往,而是利用京师藏书条件,博览群书,著有经济专书《北直水利书》。[54]
历职地方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林则徐出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当时河南南岸河堤缺口,河南巡抚博尔济吉特·琦善办事不力,使工程进度缓慢,引发水灾。经过调查后,林则徐发现:这是由于料贩囤积居奇工程用料所致,于是提出命地方官吏“严密查封,平价收买,以济工需”的建议,被嘉庆帝采纳实施。四月,林则徐在京察中获一等,被“记名以道府用”。同月被授为浙江杭嘉湖道,自此结束了京官生涯。[54]林则徐为学“实事求是,不涉时趋”,办事认真负责,讲求实际。他任杭嘉湖道仅一年,“于所属海塘水利,悉心求之”。[59]
林则徐在浙有志一展抱负,但深感为政艰难,有“才拙奈务丛,支左还绌右”之叹[75],不免对官场积习不能相容。所以在道光元年(1821年)七月,林则徐得知林宾日在原籍患病的信息后,当日就以本人有病为由辞官,奉母登程回籍。八月返回福州时,林宾日已病愈。道光二年(1822年)三月,林则徐为家庭生计,被迫再涉官场,北上赴京补官。此时,林则徐的座师曹振镛、房师沈维鐈一直为他斡旋,而道光帝亦知林则徐任内的政绩卓越,特地召见夸赏,说“遇有道缺都绐汝补”,并于四月破格命他“仍发原省以道员用”。六月徐抵杭州后,被派为本科监试。八月,林则徐获知简放江苏(南)淮海道讯,十二月始往就任。期间署任浙江盐运使,协助浙江巡抚帅承瀛整顿浙省盐政,取得一定成绩。[54]一些由他制定的规章制度,一直被沿用下来。[59]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52]-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53],福建侯官县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历官翰林编修、浙江杭嘉湖道、江苏按察使、东河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等职。在江苏整顿吏治、平反冤狱、兴修水利、救灾办赈;在湖广大力开展禁烟运动。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该事件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战争爆发后,令广东军民严阵以待,使英军在粤无法得逞。不久后被构陷革职,遣戍伊犁。期间曾奉命赴浙江镇海协防,并留开封襄办黄河决口。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获起用,历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加太子太保。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再任钦差大臣,奉命镇压拜上帝会起事,途中病逝于潮州普宁。获赠太子太傅,谥号“文忠”。有《林文忠公政书》等作品传世。[74]
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由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及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1]
(概述图片来源[2])
查看更多
人物关系
更多
郑淑卿
妻子
林聪彝
儿子
林拱枢
儿子
林汝舟
儿子
林普晴
女儿
林宾日
父亲
陈帙
母亲
林鸣鹤
哥哥
林霈霖
弟弟
郑大谟
岳父
查看更多
相关视频
更多
5.3万播放|03:48
林则徐的最后十年,为何变怂了?
草根说历史
6千点赞
2.9万播放|03:51
林则徐虎门禁烟有功,但却为何被贬到新疆?
草根说历史
2千点赞
39播放|02:09
1839年3月,滇地所在商馆被包围,林则徐命令他们交出所有鸦片
档案TV
84.7万播放|17:41
是谁坑害了林则徐?帝国主义的阴谋!
阿Test正经比比
7千点赞
5714播放|02:12
为什么说富不过三代,却总有书香世家?林则徐的一副对联道破玄机
夏树亲子教育
4.4万播放|04:59
林则徐根本不懂外交,道光帝用他对付英国人,事儿办砸了很正常
达摩说
15.6万播放|04:14
一个清朝官员的铜像竟然出现在了纽约百老汇,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华夏英雄谱2022
1千点赞
5805播放|02:42
晚年林则徐路过长沙,完成一桩心愿,维护领土完整
共醉明月读史
9839播放|02:30
林则徐一生足迹图
琳悦说剧
2.3万播放|02:51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手绘轨迹地图,血战列强振兴中华的一生
足迹研究所
1万点赞
查看更多
相关星图
林则徐的诗文作品
共4个词条
8595阅读
定军山谒武侯墓
这首诗是林则徐对诸葛亮未完成汉业的感慨之情的表达,同时倾吐了由衷的敬佩之情。
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
《高阳台·和嶰筠前辈韵》是清代词人林则徐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叙述鸦片对人民身心健康的严重毒害和对国家财富的大量损耗,暗示了鸦片烟危害之烈,从而表示了作者对鸦片泛滥的忧虑和禁烟的决心。下片描写打败英国侵略者后海面风平浪静的情景,抒写了胜利后的喜悦和坚持抗敌的豪情。全词雄健苍劲,充满豪情壮志。
即目
《即目》是清朝林则徐所作的一首诗。
查看更多
道光年间历任两江总督
共16个词条
1.1万阅读
孙玉庭
任期:1816年-1824年
魏元煜
任期:1825年
博尔济吉特·琦善
任期: 1825年-1827年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水利家
共15个词条
9.2万阅读
潘季驯
潘季驯(1521年5月28日-1595年5月20日),初字子良,又字惟良,后改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明朝中期官员、水利学家。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登进士第,曾于江西、广东等地任职,推行“均平里甲法”。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开始,到万历二十年(1592年)止,他奉三朝简命,先后四次总理河道,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二十七年,为明代治河诸臣在官最长者,以功累官至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逝世,享年七十五岁。著有《河防一览》《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即《两河经略》)《留余堂集》等。潘季驯在总结前人经验及长期的治河实践中,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黄方略和“蓄清(淮河)刷浑(黄河)”以保漕运的治运方略,发明了“束水冲沙法”。在他的主持下,黄河沿岸淮扬间堤坝无不修筑,堵塞决口,并加筑洪泽湖东岸高家堰、束淮入清口,使二水并流入海。两河工成后,河道数年间无大患。其治黄通运的方略和“筑近堤(缕堤)以束河流,筑遥堤以防溃决”的治河工程思路及其相应的堤防体系和严格的修守制度,直至清末仍是治河的主导思想,为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概述图来源)
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中国元朝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仪器制造家。郭守敬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他与许衡、王恂等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通行三百六十多年。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至元元年(1264年),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更立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灌溉。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发展了南北交通和漕运事业。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郭守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著有《推步》《立成》等十四种天文历法著作。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地位崇高。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9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中进士,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宋仁宗末年,曾作《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但未被采纳。宋神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上《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继续阐述变法主张,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年),升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陆续制定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次年拜相,大力推行改革,并积极促成熙河开边。变法初期,神宗对王安石言听计从。然而在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反对者声势颇大,且变法派内部也出现分裂。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被罢相。一年后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因君臣间在变法上的分歧而罢相,出判江宁。累封为荆国公。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累赠为太傅、舒王,谥号“文”,世称王文公。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有《临川集》等著作存世。今人辑有《王安石全集》。
查看更多
人物生平
贫苦童年
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子时出生在福建省垣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左营司巷林氏北院的后租屋。[53][75]他的父亲林宾日因乡试不第,在邻居罗氏的地方开设书塾。而林则徐的母亲陈帙,为闽县岁贡生陈时庵第五女。林宾日、陈帙夫妇一共生育十一名子女,次子即为林则徐。[52][59]
林则徐出生时,林家已是家道中落,外债颇多。林宾日虽为私塾先生,但因大部分用来还债,加之家里“食指既繁”,开支日大,“贫窭益甚”,三餐都无以为继,时常断炊挨饿。廪生的津贴,不足以养活一家人。在此情况下,陈帙只得以女红帮补家计,她也将此剪纸手艺传于女儿,才能维持家庭生活。[3]林则徐在母亲的支持下,虽不用代劳家计,但每天到书塾之前,都会先为母亲姊妹的工艺品拿到店铺寄卖,放学后,则再到店铺收钱交回母亲。[52][59]
贫寒的家世和生活境遇的刺激,使林则徐较一般的孩子早熟。他自少“沈敏悫谨,事亲至孝”,“天怀敦笃”,对辛苦劳作的母亲体贴同情,尽力相助。这种品质与作风,在他为官后,表现为始终对下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52]
中举成家
林则徐童年家境寒苦,但他得到开明的父亲教导,还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童年是颇为快乐的。林宾日也非常重视对林则徐的教育。四岁时,林宾日已将他携入塾中,教以晓字。六岁时,林则徐开始学作文章。七岁,已经熟练文体。由于林宾日幼时家贫,到十三岁才入书塾,常常被同学嘲笑,为免儿子和自己一样命运,教书时便将他携入塾中,抱在膝上,一同听学。[53]
林则徐
林则徐八、九岁时,就在学堂上写出了“海到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诗句,震惊四座,他在书塾常常以佳作得到奖金。眼见家境依然贫穷,有人曾叫林则徐改业,但林宾日不许,他认为儿子日后必飞黄腾达,名成利就。
嘉庆元年(1796年),十二岁的林则徐当选为孔庙佾生。[53]嘉庆二年(1797年),林则徐参加府试,获第一名。同年,林宾日成贡生。次年(1798年),林则徐考中秀才。[53]从中秀才到中举人之前,林则徐除有时在馆教读谋生,大多时间在鳌峰书院学习。在院长郑光策指导之下,林则徐专心向学。[4]入读期间,林则徐通过父亲结识学者陈寿祺,受到陈寿祺经世匡时思想的影响。与郑光策的女婿梁章钜交往甚频,两人同时立下“经国救世”之志。[5]
嘉庆九年(1804年)秋,林则徐参加乡试,中第二十九名举人。在揭晓成绩排名的那一天,他正式迎娶河南永城知县郑大模之女郑淑卿为妻。十二月,林则徐前往京师参加会试,次年(1805年)三月名落孙山。十一月回乡后就在福州北库巷开设“补梅书屋”,开班授徒。[6][53]
初任仕途
嘉庆十一年(1806年),五月,张百龄任汀漳龙道,曾见到林则徐,当即目为“大器”,并“广为延誉”。秋,林则徐为解决家庭生计,应厦门海防同知房永清之聘担任书记。该职专责处理商贩洋船来往、米粮兵饷的文书记录。当时厦门的社会风气败坏,走私鸦片问题严重,历任同知皆是贪吏,外商贿赂成风,无人打击走私。林则徐认识到鸦片问题、烟贩伎俩,扩展了眼界。在任内,他得到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秋被张师诚招为幕僚,专司笔札。[47][53]
林则徐画像
林则徐跟随张师诚四年,深受其器重,并获知了不少历史掌故和有关兵、刑、礼、乐等方面的知识。张师诚对林则徐给予培植,将自己公事上的知识、权术一一传授。林则徐成为张师诚的幕宾,是他一生中的重要经历。[53]
嘉庆十三年(1808年)十月,林则徐离闽北上,赴北京第二次参加会试。次年(1809年) 四月,林则徐会试落选,离京南返。六月,仍入张师诚幕。七月至九月,张师诚主持镇压海盗蔡牵叛乱,林则徐获准一同随往,参与其事。凡张师诚的“筹海文移”,均出自林则徐手。张师诚事后称赞林则徐:“是役也,僚属睹余督剿之劳,佥谓非余先得贼踪,飞檄催战,未必能如斯神速。”十一月,张师诚推荐林宾日为将乐正学书院主持,使林家经济得以改观。[53]
嘉庆十五年(1810年)十月,张师诚入觐,林则徐随行,为第三次会试做准备。嘉庆十六年(1811年)二月,二十六岁的林则徐第三次参与会试。四月二十七日,赴京会考,以殿试二甲第四名、朝考第五名成进士。[5]授翰林院庶吉士。旋即请假归省。[53]
嘉庆十七年(1812年)十月,林则徐北上回京,途经南京时,受到时任两江总督张百龄的厚待。嘉庆十八年(1813年)正
相关文章:
黑钻石原石的外皮特征(你知道宝石之王---钻石是如何鉴定的吗)11-18
抗日军政大学成立于哪一年(抗日军政大学成立86周年)11-18
人生格言大全8个字大全(人生的至高境界——八字箴言)11-18
湖州莫干山在哪个省哪个城市(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就在浙江湖州)11-18
嫦娥古诗注释及译文(古诗鉴赏:嫦娥)11-18
WPS无法打开数据源是怎么回事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