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日报】

4月14日,游客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博物馆)里欣赏文物,了解楚文化。记者 范柏文 摄
纯度达96%的楚金币、越王勾践之子佩剑、佛舍利牡丹纹金棺、淝水之战古战场沙盘……4月14日上午,记者随游客穿行在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寿县博物馆),感受先秦楚文化的气度,体验古寿州建筑的巍峨壮观,打捞从春秋战国至汉唐明清的文明叠影。
楚韵流芳,一眼千年。楚博位于寿县新城区寿春城国家考古遗址范围内,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5510平方米,2022年6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其建筑设计充分挖掘古城元素,彰显楚人“四方筑城”“荆楚高台”建筑理念,通过“瓮城”“方城”“斗城”建筑布局,融合现代院落和极简主义设计手法,既有巍巍古风,又具现代气息。
“馆内展陈内容包括安徽楚文化、寿县文明史两个基本陈列和寿春寿文化专题陈列。”相关负责人介绍,馆藏珍贵文物1万余件套,涉楚文物700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2257件套,是国家一级博物馆。“2024年入馆观众总量约为90万人次,2024年和2023年基本持平。”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称为“中州咽喉,江南屏障”。作为楚国最后的都城、淝水之战古战场,寿县也是豆腐发祥地和楚文化积淀地,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除了极为丰厚的文物珍藏,该县还拥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6处,其中安丰塘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古城墙被列入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寿春城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馆藏风云,“楚楚”动人。穿过琳琅满目的青铜器丛林,走过跨越千年的车马坑发掘场景,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由158枚楚金币构成的“金山”,令人目眩。“这些金光闪闪的楚金币,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们的刀刻痕迹依然清晰可见,见证了楚金币在交易中的独特地位。”讲解员告诉记者。
地下遗存摄人心魄,地上城墙令人惊艳。在寿县古城墙中保存最为完好、人文历史内涵最为丰富的东门宾阳门,用八公山原石垒砌的基部,明清时期维修使用的砖块,明代所建的月坝等古城防水设施,依然鲜活地展现了历史的风貌。特别是连通城内外的青石板路,依然人来车往,青石早已油亮可鉴,车辙深达寸许,可窥时光的厚重和深远。
“古城墙始建于宋,多次修葺,已历经900多年。”寿县文旅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城墙自明清以来,按照防御战争和防洪的需要,不断进行整修,至今仍保持着明清两朝风格,不仅是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古城墙,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防体系。2001年6月,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2025厦门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暨厦门市首届中医药膳制作技能大赛举行04-20
山东博物馆:“五心”服务护航春日研学之旅04-17
本周末,来马拉松终点湘府文化公园看车买车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