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善评|清明追思齐鲁魂 浩气长存山河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20:28:00    

编者按:解读时事政策,挖掘文化底蕴,弘扬主流价值观,即日起,在滕州市委网信办指导下,大众网枣庄开辟网络评论品牌栏目《善评》,传播滕州好声音,汇聚滕州正能量,努力打造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评论品牌栏目。

□特约评论员 侯文瑾

又是一年清明时,杏花微雨中,我们以最深沉的追思回望历史长河,那些为家国献身的英烈之魂借力于春风,在巍巍泰山和滔滔黄河之间唱响了新时代山东进行曲。

碧血丹心铸就精神丰碑。在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21米高的纪念塔刺破苍穹,王尽美、邓恩铭等612位烈士长眠于此,共同点燃了照亮齐鲁大地的马克思主义星火。在青岛四方机厂罢工指挥部旧址的斑驳砖墙上,那些被风雨侵蚀但仍可辨认的抗日标语残痕是英烈们用生命书写的觉醒宣言。沂南县马牧池乡的常山庄,保留着抗战时期山东分局机关旧址,门楣上“抗日高于一切”的刻字,见证了115师将士与日寇血战57天的壮烈,而在1942年冬夜,洪振海带领队员飞身跃上日军军列,徒手拆卸铁轨,自此微山湖的芦苇荡间一直传唱着铁道游击队的传奇。在蒙阴孟良崮,74师指挥所遗址的石壁上“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的诗句,凝固着解放战争中最惨烈的攻坚时刻。这些以英烈鲜血浸染的地理坐标,构成了齐鲁大地的精神等高线。

英雄血脉滋养时代新苗。山东是革命热土,英烈精神的传承早已融入血脉。近年来,山东各地中小学通过“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从济宁鱼台县的青少年在烈士陵园鞠躬献花到德州庆云县师生徒步30公里以脚步丈量信仰;从潍坊坊子区的幼儿通过红色电影感受家国情怀到临沂沂水县的学生在王庄烈士陵园接受革命教育,而红色精神的传承也并非单项奔赴,各地红色教育基地创新教育方式、载体,沂南常山庄村史馆创新性使用全息投影技术再现“沂蒙六姐妹”纳军鞋情景,威海刘公岛海军官兵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传承红色教育方面的应用,实现将甲午海战数字沙盘上的定远舰在手机端即可进行360°解剖,种种实践表明,英烈精神的教育已从课堂延伸到田野,从仪式升华为行动。正如泰安宁阳县退休教师王桂生所言:“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才能让信仰的种子生根发芽。”

英魂不泯激荡山河新韵。在台儿庄河畔,弹痕斑驳的老城墙与飞驰而过的磁悬浮列车形成时空交错的奇观。锈蚀的甲午海战船锚陈列在威海刘公岛展馆,而百米外的海洋无人装备创新中心里,科研人员正调试着可下潜万米的智能探测器——先烈们用热血守护的蔚蓝疆域,正被新一代科技先锋拓展出更深邃的维度。青岛五四广场的“五月的风”雕塑下,人工智能生成的《新少年中国说》在电子屏上滚动,百年前王尽美们振臂高呼的“还我青岛”,已化作量子实验室攻克芯片光刻技术的无声冲锋。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让山河新韵中既有数字跃动的锋芒,又葆有热血浸润的厚重。当潍坊国际风筝会将“沂蒙山小调”编码成无人机表演的空中芭蕾,当东营盐碱滩涂的耐旱稻种在当年渤海垦区抗日根据地上泛起金浪,我们看见:英魂从未远去,他们已化作山河经纬间的永恒坐标,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激荡出澎湃回响。

“最好的缅怀是传承,最好的纪念是奋斗。”清明不仅是慎终追远的节点,更是凝聚力量的契机。从胶东半岛到鲁西平原,从红色教育基地到现代化产业园区,山东人民正以行动诠释英烈精神的当代价值,齐鲁大地正在以英烈精神为炬,照亮前路,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无愧于历史的答卷。

相关文章:

【高雅音乐工程】“聆听歌剧”系列——威尔第歌剧《阿依达》:金字塔下的爱与战火04-05

善评|清明追思齐鲁魂 浩气长存山河新04-04

“他们在笑,可我眼睛里进沙子了”04-04

西藏全面启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04-04

公安英模武霖事迹报告会在中北大学举行04-04

传承英雄精神,续写时代华章——清明节前夕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见闻04-03

这一分钟,请为他们停留!04-03

祭英烈·践初心:新野法院以红色基因赋能司法为民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