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老祖宗的技艺,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 夹江双绝亮相文博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4 14:24:00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李秀瑜 文/图

“年画会动,这是隐藏款!”在第二十一届文博会15号馆四川展区,一群小朋友围在一幅看似普通的年画前惊呼。原来,这是运用AR技术创新的“活态年画”,手机扫描后,画中的鸟竟能“飞”向远方。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让非遗传承人张荣强也忍不住赞叹:“老祖宗的技艺,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

本届文博会上,来自四川夹江的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夹江雕版年画和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成为展会最受欢迎的”网红打卡点"之一。这两项传承数百年的古老技艺,正以崭新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

“夹江年画起源于明代,以构图饱满、色彩艳丽著称。”传承人张荣强手持刻刀,现场演示在梨木板上雕刻出精细纹路的同时,还向观众们介绍着年画的由来和历史。夹江年画根植于民间,根植于生活,传承历史悠久,见证了春节习俗的演变和发展。夹江年画题材丰富,主要包括门神、山水花鸟、戏剧故事等,也不乏反映民间生活的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文化特色。

展台上,从传统的《连年有余》《鱼跃龙门》到川剧《陈姑赶潘》,不同风格的年画作品琳琅满目。最引人注目的是,运用AR技术创新,可以让年画“活”过来。“我们既要守住老手艺,也要与时俱进,讲好新故事。”张荣强说。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项非遗技艺,展区特别设置了互动体验区。参观者可以亲手尝试印刷工序,感受“一刷一印”间的匠心传承。“原来制作一幅年画还要这么多道工序,真是大开眼界!”来自深圳的小学生李赫体验后感慨道。

除了夹江年画,夹江另一项非遗——夹江竹纸也在此次文博会上亮相。记者看到,竹纸制作演示区排起长队,观众们都对抄捞纸张“荡料入帘”的古法造纸技艺拍案叫绝。“这不是普通纸,它有个雅号叫 ‘千年寿纸’。”张荣强拿起一张薄如蝉翼的竹纸解释道,用这种纸写字作画,历经数百年都不会褪色,并且夹江竹纸的耐折度远超现代普通纸张。

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手工造纸的代表之一,起源于唐代,以嫩竹为原料,历经15个环节、72道工序,完整保留了明代《天工开物》记载的古法工艺。其成品纸张洁白柔软、纤维细腻,与安徽宣纸齐名,被国画大师张大千誉为“国之二宝”。

近年来,夹江通过“非遗+”模式,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截至目前,此次展会夹江年画、竹纸展位日均接待观众超过1000人次,已与多家文创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记者手记

在数字化浪潮中,夹江年画非遗传承人既坚守着“一板一眼”的传统工艺,又积极探索“一动一静”的创新表达。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之道,或许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生生不息的关键所在。展会上,尤其是年轻观众们对动态年画表现出的浓厚兴趣,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希望。

相关文章:

紫荆文化集团多项重点项目发布,添彩文博会粤港澳大湾区主题展区05-24

“老祖宗的技艺,插上科技的翅膀飞得更高!” 夹江双绝亮相文博会05-24

3000年前青铜器引游客打卡,警方全力守护“国宝”安全05-23

清镇银杏村建起了第一个加工厂05-22

(体育)(5)乒乓球——世乒赛:王楚钦/孙颖莎顺利晋级05-20

母亲节,来看电影里“关于母亲的那些事”05-10

感恩母爱——写给第29个母亲节05-10

郑钦文将在今天19点亮相罗马站,迎战达尼洛维奇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