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丹霞山发现的苹果族(苹果亚科)梨属植物新种发表在国际植物分类学刊物《PhytoKeys》,这是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廖文波、凡强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刘彬彬副研究员团队合作发表的研究成果,也是丹霞山拟建国家公园区域累计发现的第51个新物种,被命名为“昭璇梨”(Pyrus zhaoxuanii X.W. Yi, B.B. Liu & Q. Fan),旨在纪念著名地理学家、丹霞地貌研究学者、中山大学杰出校友、华南师范大学地理学系曾昭璇教授(1921-2007)。

论文截图
曾昭璇教授1939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师从岭南近代地理学大家吴尚时教授。他曾作为助手与吴尚时一道赴丹霞山开展调查研究,系统论述了粤北红色岩系的地质和地貌,并首次科学分析了丹霞地貌的成因。20世纪70年代,曾昭璇首次把“丹霞地貌”按地貌学术语使用,在国内外影响深远,他也对丹霞山的保护和利用管理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在他心目中丹霞山就是举世无双的“中国红石公园”。

昭璇梨主模式标本(存中山大学植物标本馆SYS)
在广东韶关丹霞山科考的过程中,科考团队发现了一种特别的梨属植物,在丹霞山广泛分布,多生长在海拔200-600m的陡峭山坡上。通过对收集回来的样本进行形态学研究和系统发育分析,团队确认了这是一个未被发现的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昭璇梨”。
凡强教授介绍,相较于常见的豆梨,昭璇梨为灌木而非乔木,有更小的倒卵形叶子和更短的叶柄,长有密集的枝刺,能更好地适应丹霞地貌陡坡干旱的生境。目前,昭璇梨仅在广东丹霞山有记录。
昭璇梨曾经被认为是豆梨的一种生态型,长期以来被错误地鉴定为豆梨。为了确认昭璇梨的分类地位,团队采集了丹霞山内3个昭璇梨居群与4个豆梨居群共10个个体,进行了基因组重测序,使用了系统发育基因组学与群体遗传学的研究方法,证明了昭璇梨是独立于豆梨的一个全新物种。
群体遗传学是进行分类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尤其是在物种界定研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长颈鹿的群体遗传学研究就发现,长期以来被视为一个物种的长颈鹿,实际上应该分为四个不同的物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利用群体遗传学进行分类研究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对昭璇梨的研究为其他物种的物种界定研究提供了参考。

昭璇梨花解剖图(A.花的正面解剖; B.雄蕊; C. 花的纵切面; D.全花的正面; E.果实的横纵切面; F.子房的横切面)
“丹霞山拥有的特殊丹霞地貌,在中高海拔地段以红层出露和旱生性沙砾岩为特征,在峰丛、峰柱区形成独特的孤岛效应和热岛效应,生物区系极易与地质发生协同演化,因而成为极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地区。”廖文波教授说。
自2018年起,中山大学分类学团队认为早期开展丹霞地貌研究的学者特别令人钦佩,以与丹霞地貌演变极为相关的新物种来命名、纪念诸位先贤是非常合适的。因此,将陆续发表植物新种分别命名为彭华柿、黄进报春苣苔、景兰景天、国达铁角蕨,到今天的昭璇梨以纪念诸位丹霞地貌研究前辈。新种的发现有偶然性,但大家仍然希望在丹霞山能再次发现下一个植物新种,以纪念地质学家吴尚时先生。
迄今为止,学者们已经在丹霞山发现丹霞梧桐、丹霞兰、丹霞小花苣苔、丹霞堇菜、广东锦槽蛇、丹霞瘦脐菇、彭华柿、黄进报春苣苔等51个新物种,其中植物新种25个,占据了半壁江山。在已发现的丹霞山植物新种中,有丹霞梧桐、丹霞山冬青这样的乔木,有彭华柿、昭璇梨、香花荛花这样的灌木,有丹霞刚竹、丹霞单支竹、小麻竹、撑蒿竹这样的禾本科竹类,有丹霞兰、广东假野菰这样的与真菌共生植物,还有丹霞堇菜、丹霞铁马鞭、景兰景天、东方卷柏这样的极度耐干旱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丹霞小花苣苔、黄进报春苣苔、丹霞山过路黄、霞客麟毛蕨、国达铁角蕨、丹霞山天葵等这样的喜欢阴湿环境的植物,反映了丹霞山植物多样性和地貌多样性之间存在的可能协同演化关系,这也将是丹霞区系的一个独特性。其中,部分的种系其实在形态演化上区别特征不是特别明显,被认为可能是局域或狭隘生境中快速分化形成的隐形特有种,反映了丹霞区系的独特性。
丹霞山保护管理机构负责人表示,丹霞山持续发表新物种表明丹霞山不仅是丹霞地貌地球科学研究基地,还是地球关键地带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丹霞山独特的孤峰、陡壁与深谷生态系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科研价值,今后将继续与广大科研单位合作共同推进丹霞生物区系研究;近期,正在与中山大学、华南国家植物园、韶关学院等联合开展丹霞山特有种繁育、丹霞山树木园建设以及丹霞山自然科普教育和社区发展等工作都欢迎更多专家学者加入进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丹霞山国家公园创建和环丹霞山区域乡村振兴。
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 通讯员 丹宣
相关文章:
八旬老人走失 民警“导航”助其回家04-10
镇巴县首次发现史前遗址04-09
昭璇梨!中山大学分类学团队在丹霞山发现第51个新物种04-08
一家6口全部中毒,2人进ICU!这种“野菜”千万别采04-07
书坊|植物大移民:入侵与归化04-05
厦门海关查获3只濒危太阳锥尾鹦鹉04-02
我国专家找到癌细胞补给“运输工”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