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州市四大湖之一,曾以“东湖春晓”入选羊城新八景的东山湖,历经半世纪风雨,湖泊曾因生态退化陷入富营养化危机。近年来,通过系统性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东山湖重现碧波潋滟、白鹭翩跹的生机,每天都有市民在此观鸟、摄影、品茶……如今的东山湖,生态治理不再是冷冰冰的数据报表,而是让“推窗见绿”化作街坊可触可感的市井温情。
Transparency
日均过万人次打卡“城市绿心”
潋滟水波倒映着红火的木棉,白鹭掠过湖面,两只黑天鹅在湖中央嬉戏,沉水植物摇曳在澄澈的湖底。木棉树下,有摄影友们拿着“长枪短炮”抓拍,身穿长裙的阿姨们手持彩色丝巾合影,随着“啪嗒”一声脆响,还有人快速弯腰捡起刚落地的木棉花。
“哇!这里有一只黑天鹅,好靓啊!”“你看,远处还有一只在‘抱窝’呢。”最近,东山湖公园日均接待游客过万人,到了周末甚至超两万人入园,游客们在鹅卵石小径上踏着春光的碎影,在九曲桥畔追逐流云的脚步。
“我家就住在东山湖前面的东山,这里生态很好,各种鸟类很多,我们几乎每天都来观鸟,去年的时候这座桥上几乎架满了相机。”摄影友王伯的镜头见证着数年间东山湖的生态变化:“环境变得干净了,野鸟多起来了,年轻人可以来这里游玩,小朋友休息也可以来玩,还有很多老人家在这里活动。”
创新治理模式 东山湖水质跨级提升
然而在全面治理之前,东山湖的生态环境曾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因发展与治污不协同导致水生植被退化,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东山湖的生态系统遭重创。自2000年起,东山湖率先启动全面清淤工程,通过底泥疏浚与外运,有效削减了内源性污染。

东山湖治理前 资料图
“锦鲤湖是我们打造的首个示范湖,水质达到了Ⅲ类水标准,在水质净化方面,水面下的藻类功不可没。”广州市东山湖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张成杰表示,依据《广州市越秀区东山湖“一湖一策”实施方案》,东山湖划分五大湖区,根据湖区各自特点,明确湖区定位,制定实施针对性治理策略。治理后的东山湖水质,从劣V类、中度富营养跨级提升至Ⅲ类、中营养,湖面再次泛起了碧波。

治理后的东山湖水质清澈见底, 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提升
生态修复方面,优化补水水力调度,稳定水位水质;改良底泥,投放微生物菌种,加强内源污染治理;补植沉水植物,提升水草覆盖率,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同时还打造了小微湿地,增设雨水花园、生物沟、生物洼地及下凹式绿地等水敏性结构,发挥小微湿地雨洪调蓄、生态补水和水质净化的“城市海绵”效应,入选广东省首批小微湿地示范点名录,如今东山湖“水下森林”已成为水生生物乐园。
深化河湖治理体系创新越秀打造 “山水花城” 生态新标杆
近期,东山湖还入选广州市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这是对越秀区近年来深入打好碧水攻坚战、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生态城区的肯定,也促使我们总结、吸收、推广美丽河湖建设经验。”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越秀分局副局长劳建斌介绍,为确保治理成效的可持续,越秀区建立健全东山湖长效运维管理体系。全面推行湖长制,构建四级“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管理网络和联动机制,强化日常巡查和运维养护,推动发现问题立行立改。
此外,完善监测预警机制,用好“执法+监测”模式把脉治水短板,精准施策推进河湖水质向好并保持稳定,及时预警异常问题,为管理养护应对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未来,将继续发挥生态、园林、水务等各部门协同治理作用,推动东山湖水质稳中向好、生态持续改善,巩固东山湖美丽河湖建设成效。

东山湖
劳建斌表示,越秀区将按照美丽河湖建设的总体要求,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治理水环境、加强水管理、提振水经济、涵养水文化,一以贯之加强辖内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提升,推动流花湖、麓湖等打造更多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逐步绘就人水和谐共生、城景交融共荣的高质量发展画卷,让“山水花城、越秀越美”生态品牌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道的生态口碑。
文、图、视频 | 记者 许敏 实习生 吴金丰 通讯员 穗环宣
相关文章:
珍爱“身边的湖”,一群老师带学生走向世界04-03
阿伯长焦追鹭鸟、靓姨丝巾卷春风,东山湖的“野生”朋友……04-02
周杰伦演唱会突发!已报案04-02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取得钢架结构及木构件提升装置专利,用于建筑结构安装04-02
2月广州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1130万人次04-01
莒南县岭泉镇:以水美岭泉助力生态廊道建设04-01
港珠澳大桥第一季度客流车流双创新高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