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政策持续冲击,出海生意还能不能做?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规避风险?
要回答这些问题,出海企业需要从战术性避险转向战略性布局,这其中涉及大量具体而复杂的问题,例如股权和组织架构调整、法律合规与政策监管风险、如何有效使用出口退税等政策工具,通过政策组合与财务架构优化应对高关税压力等等。
为有效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对海外业务的冲击,厘清出海战略调整过程中的“技术细节”,《钱塘出海》特别对话了方达律所事务所的四位业务合伙人薛峰、卜睿、肖春晖和周斯,针对美国关税政策涉及的关键法律合规问题做出一手解读。
方达律师事务所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同时提供中国法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法法律服务的综合性律师事务所,拥有近800名律师,7个办公室分布于北京、广州、香港、南京、上海、深圳和新加坡。
方达律师事务所在《中国法律商务》(China Law & Practice) 2024年度中国法律大奖中获得年度中国律师事务所与知识产权年度中国律师事务所荣誉;被国际金融法律评论亚太地区年度大奖评为2022-2023年度中国律师事务所;连续七年(2017-2023)位居彭博大中华地区并购法律顾问交易数量排行榜首位。

方达律师事务所所获荣誉
以下是《钱塘出海》与方达律所事务所四位合伙人的对话。
1.关税冲击之下,谁遭受重创,谁侥幸受益
钱塘出海:此次加征关税哪些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是否存在“幸存者行业”或者受益者?
方达律师事务所薛峰:我们理解,此次关税加征对中国电子产品、机械及装备制造、家具和玩具、纺织品、汽车零部件、化工产品、钢铁和铝制品等行业均有较大冲击。这些行业对美国市场依赖性强,替代市场开拓相对较为困难。
尽管如此,内销比例高或多元市场布局的企业相对“幸存”,例如在传统制造和机械装备领域,主营国内基建项目设备的厂商受美国市场波动影响有限;在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已有多元客户基础的供应商,可以通过转向国内整车厂或RCEP区域市场来弥补损失。
此外,对于农产品和食品加工行业,我国农业大部分产量用于内销,因而整体受美国关税影响相对有限;同时在中美经贸冲突背景下,中国可能对美国农产品进行反制(例如加征关税限制美国大豆、肉类等进口),这反过来为中国本土农业提供了机遇。
2.外贸企业应该如何评估海外供应链的布局策略和调整方式
钱塘出海:前几天美国对东南亚等多国征收高关税,对一些在东南亚开设工厂的企业造成影响。在当下贸易冲突的大背景下,外贸企业应该如何评估海外供应链的布局策略和调整方式?
方达律师事务所薛峰: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布局海外供应链的动力依然存在,但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政策调整,确实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面对长期化的贸易摩擦,中国外贸企业需要从战术性避险转向战略性布局。
在评估和调整海外供应链布局策略时,需要综合考虑关税政策、生产成本、政策环境、市场前景以及风险管理等多个维度。从策略上,短期内可观望并优化现有供应链,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应对短期压力。
而在中长期角度,则应在政策稳定后,优先选择与美国有贸易协定的东南亚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进行投资,利用其关税优势,并探索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投资生产,借助其资源和市场网络降低风险并加速布局,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并实现可持续长期增长。
钱塘出海:外贸企业如果想将海外市场的重心,从美国转向一带一路国家,实际操作层面有哪些挑战和潜在问题需要关注?
方达律师事务所卜睿:从美国转向一带一路国家,实际操作层面的挑战包括股权和组织架构的调整,供应链的重置(包括在当地开拓新的供应链等)以及适应当地营商环境等。
3.开拓美国以外的新兴市场其中的法律与合规风险
钱塘出海:企业在开拓美国以外的新兴市场时,需注意哪些法律与合规风险?
方达律师事务所卜睿:针对一带一路国家,企业在开拓这些市场时需要注意的法律与合规风险包括:(1)政策与监管风险,例如需要注意政策突变,外汇管制及本地化要求等;(2)合同与合规风险,例如合同条款艰深以及合同执行难等;(3)劳动与社会风险,例如宗教与文化冲突等;(4)税务与海关风险,包括如何避免税务处罚以及如何获得原产地资质等;(5)环境与社会责任风险,例如当地可能存在严格的环保标准。
钱塘出海:国内保税区、核定征收政策如何帮助企业降低税负?
方达律师事务所肖春晖:在中美相互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中国维持保税区及核定征收等政策不变,为企业提供了关键的税负缓解路径。
保税区通过税收优惠和监管便利化降低关税压力:企业可将进口货物存入保税区暂缓缴税,或通过跨境电商保税模式享受关税减免;同时,委托加工、保税仓储等模式帮助企业盘活产能、延缓税款缴纳,降低供应链成本。核定征收则通过固定税率简化企业所得税核算,尤其利好财务制度不完善的小企业,叠加高新技术或小微企业优惠进一步降低税负。
钱塘出海:这些政策是否同样可能存在滥用风险?
方达律师事务所肖春晖:是的,政策滥用风险仍需警惕:保税区可能滋生虚假贸易、长期滞货逃税或转移定价;核定征收或被用于操纵收入成本或税种错配。为此,需加强跨部门数据监管、信用分级管理,规范企业合规操作,确保政策红利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而非成为逃税工具。
钱塘出海:出海企业可以怎样组合使用出口退税、汇率对冲等政策工具?
方达律师事务所肖春晖:政策工具方面,可叠加出口退税(提升退税率对冲关税成本)、保税区(暂缓缴税并选择性征税)、跨境电商保税模式(零关税及增值税减免)及转内销补贴(试点企业享出口退税标准补贴),同时通过市场多元化(如东盟RCEP关税优惠)降低依赖。
4.出海企业未来需要做哪些调整以适配新的关税环境
钱塘出海:财务架构方面,出海企业未来需要做哪些调整,以适配新的关税环境?
方达律师事务所肖春晖:可以考虑重构供应链(区域化采购与生产布局,如将部分产能转移至关税洼地)、优化税务筹划(利用核定征收降低所得税,或通过“免抵退”机制平衡现金流),并强化合规管理(规避虚假贸易、转移定价等风险)。此外,企业还考虑借助出口信用保险对冲风险,并通过动态财务模型平衡成本与定价,以最终形成“政策对冲成本、供应链降本、合规控风险”的闭环策略,从而实现韧性发展。
方达律师事务所周思:近期我们对金融市场的观察是,美元的波动性可能会加剧,这种情况下对于美元甚至更广意义的美元计价资产引入风险对冲工具就显得比较重要。这里的工具,一方面可以是用于锁定汇率或利率,或对冲其波动的金融衍生品,也可以是在财务选项中增加其它币种的现金或计价资产,比如离岸人民币和跨境人民币也有可能成为一种更受欢迎的选项。
从贸易结算、跨境支付等基础需求,再到跨境融资和投资等资本选项,离岸和跨境人民币在基础设施和法律可行性等各个方面都已发展的比较完善了,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甚至外国企业财务架构调整中一个重要的可选项。
钱塘出海:未来半年除关税外,中国企业还需警惕哪些美国政策风险(如金融制裁、技术出口管制)?
方达律师事务所薛峰:考虑到目前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涉及技术、国家安全、地缘政治和供应链等多个领域,除关税措施以外,未来半年,美国政府仍可能从多个角度出台对华限制政策。
这包括技术出口管制和技术封锁、投资审查与限制(尤其是在涉及国家安全的敏感行业,如能源、通信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供应链多元化(推动供应链从中国转移,鼓励企业减少对中国制造的依赖)、金融制裁与资本市场接入限制等。中国企业应密切关注美国政策动向,评估自身业务在上述领域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灵活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关文章:
平视世界,自信自强(青年观察)04-13
“直接”变“间接” 特朗普政府“毁约”后首次伊美正式谈判陷分歧04-13
重磅!特朗普、哈佛大学,传出大消息!04-13
大张旗鼓加税 偷偷摸摸豁免——起底美国政府的“神操作”04-13
广东春招会上海站:开出超百万年薪,AI技术人才最受欢迎04-13
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开馆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