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康复期间活动受限,易让人产生烦躁、焦虑,甚至抑郁的情绪。
今天,我们就邀请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的姜蓉副主任医师和时慧医师,来聊聊骨折康复期的心理调适方法。
负面情绪来源
1.活动受限,失去掌控感
骨折后,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甚至需要依赖他人帮助,这种“失控感”容易让人产生挫败的感觉。
2.康复期长,耐心被消耗
骨骼愈合短则几周,长则数月。其间,疼痛、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接踵而至,易让人失去耐心,甚至对完全恢复产生怀疑。
3.社交减少,孤独感加重
由于行动不便,许多社交活动被迫暂停,朋友聚会、户外运动等快乐来源被切断,孤独和无聊也可能随之而来。
注重心理疏导
1.接纳现状,调整心态
骨折康复是一个自然过程,急躁只会增加心理压力。试着告诉自己:“这是身体在修复,我需要给它时间。”
可以学习正念冥想、深呼吸练习,帮助自己放松心情,减少焦虑。
2.设定小目标,增强成就感
康复并非一蹴而就,每天进步一点点都值得庆祝。
比如,今天多活动5分钟、肌肉力量比上周强了一点、疼痛感减轻等,可以记下这些进步,增强信心。
3.保持社交,避免孤立
即使不能外出,也可以通过视频通话、线上游戏等方式与亲友保持联系。
可以加入骨折康复交流群,和病友们互相鼓励,缓解孤独感。
亲友提供支持
1.多倾听,少说教
骨折患者可能有很多情绪需要宣泄,耐心倾听比一味鼓励“坚强点”更有帮助。
2.提供实际帮助
帮忙买菜、做饭、陪同复诊等,减轻患者的日常负担。
3.陪伴康复训练
适当陪伴和鼓励,让患者更有动力坚持锻炼。
骨折康复是一场身体与心理的双重考验。
学会调整心态、保持耐心、必要时寻求帮助,你会发现这段“被迫暂停”的时光,也可以成为自我成长的契机。
来源: 健康上海12320
相关文章:
赵露思10年原创微博成商品被公开售卖,6册打包卖220元08-20
施工占道丨胜利东街与东中环路交叉口进行综合管线衔接08-15
迎着夏天上班去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