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做好农牧民群众的放映员” 这件事他一干就是36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7:38:00    

在平均海拔3200米的青海省共和县,有一名电影放映员,他叫许国强。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和妻子马玉梅常年奔波在共和县的山山岭岭,为农牧民送去精神食粮,一干就是36年。

去年11月,许国强因病去世,但他坚守一生的事业并未终结。如今他的儿子接班,继续传承父亲的使命。

初春,青藏高原的黄昏,晚风依旧。共和县江西沟镇莫热村一场老电影正在上演。放映员正是许国强的儿子许正东。

许国强的儿子 许正东:我想着就是给农牧民群众放好每一场电影,做好农牧民群众的放映员。

许正东告诉我们,让农牧民群众看好每一场电影是父亲许国强的心愿。他为这事儿操心了一辈子,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2024年11月21日,刚从外面放电影回来的许国强因为过度劳累,突发心梗去世。

许国强的妻子 马玉梅:他说他这一生,热爱电影,热爱这份事业,只要他有一口气在,他就坚持把这个电影放下去。

生于1967年的许国强从小就喜欢电影,他的梦就是让高原上地处偏远的父老乡亲通过电影了解外面的世界。

这部已经褪色的电影放映机向人们讲述的是许国强的青春岁月。20世纪80年代,许国强经人介绍,成为共和县的一名电影放映员。从此,他的人生便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1989年,他拿出省吃俭用攒起来的1500元钱购置了一台电影放映机,开始为乡亲们放电影。

青海省共和县吾雷村村支书 才华太:那时候我们还小,家庭条件非常困难,去不了城里看电影。许国强放电影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这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许国强和马玉梅走村串乡带着放映机外出放电影的画面。在那个经济和娱乐都很匮乏的年代,一部部带着乡土风情和时代特色的电影给村民们带来了欢乐。

许国强的妻子 马玉梅:从前我们结婚的时候,还没有自行车,我们背着抬着走,看电影的人相当多,帮忙的人多,你抬上这一样他拿上另一个,太远的时候就推上架子车,我们毛驴用了几年,后来有了车。

共和县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县内平均海拔3200米,气候冷暖无常,冬天户外温度低至零下20摄氏度,出门从人力拉车到自行车再到三轮车乃至如今的电影放映车,许国强夫妻俩在电影里过着自己的人生,一转眼就是36年的光阴。他们见证了中国电影从胶片电影到数字电影的历史。这中间有太多刻骨铭心的记忆。

许国强的妻子 马玉梅:那天晚上是五月端午节,我们两个人电影放完回家,下大雨了,洪水就淌下来,车就被洪水冲走了。我们两个人把车子推着,拿着绳子,我从腰间绑上,他捞东西,我帮他拽绳子,再到后面下来了一辆车。

时光流转,许国强和妻子过着简单的日子,家里摆放的依旧是结婚时买的家具。

许国强的儿子 许正东:时代在发展,设备在不断地更新,父亲对父老乡亲们看电影的热情只增不减,他经常对我说,把电影放到走不动那天为止。

每次放电影之前,许国强都会给前来看电影的村民发放宣传防火知识、禁毒知识和农业技术推广知识的小册子,还会插播相应的宣传片,将精神食粮送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上。

带着电影服务百姓的梦想,36年来,许国强夫妻俩累计行程20万公里,放映电影8000余场,观众超过40万人次。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娱乐的方式越来越多,打开手机App足不出户就可以看电影。但是在高原上尤其是偏远地区,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仍然喜欢在村里看露天电影。许国强说,只要群众有需要,他就不能停下来。

我们找到了一段许国强生前接受采访时的影像。他是这么说的。

许国强:我把电影给大家多放一点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爱党、爱国。

去年11月,许国强离开了他热爱了一生的电影放映事业,这厚厚的一摞表彰和奖励见证了他曾经走过的足迹,那份无私的情怀早已播种在故乡的山野间。

许国强的妻子 马玉梅:我心里一直想他还在,他到外面到远处去放电影了,他还是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去世。

如今,他的儿子许正东接过了父亲的接力棒,为依然热爱露天电影的父老乡亲们继续放映电影,为他们带去欢声笑语和精神食粮。

(总台央视记者 李文杰 柴志先)

责任编辑:刘洋

相关文章:

“做好农牧民群众的放映员” 这件事他一干就是36年04-06

清明节假期第二天各地祭扫活动平稳有序04-05

王世广:扎根基层的法治“守护者”04-05

清明节假期首日各地接待现场祭扫群众3300多万人次04-05

做青团、放风筝、讲方言……从南美到沪郊,外国友人被中国传统文化“圈粉”04-04

被杭州这片绣球花浪漫到了04-03

清明五一档电影片单发布,“小档期”何以展现新活力?04-02

市林业局开展清明节森林防火宣传活动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