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枝头到市场:
云南鲁甸苹果产业链铺就务工群众致富路
昭通苹果产地不仅有昭阳区,还有10余万亩在鲁甸县。
金秋时节的鲁甸县,万亩苹果基地里硕果盈枝。红彤彤的苹果将枝头压弯,清甜的果香在田垄间弥漫,沁人心脾。采摘、转运、分拣、外销……一条环环相扣的苹果全产业链正高速运转,既让鲁甸苹果的香甜飘向全国、走向东南亚,又让当地务工群众在家门口捧起了“增收饭碗”,踏上了稳定致富的“快车道”。
清晨,天刚蒙蒙亮,桃源五八农业苹果种植基地内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数十名务工群众腰间挎着果篮,双手在枝丫间翻飞,精准摘下一个个饱满红润的苹果,指尖满是果香。
“今年雨水足、光照好,苹果又大又甜!从月初开园到现在,我天天来,一天能摘五六百斤苹果,每天能挣200多元。”务工群众马敏雕一边说一边将满篮苹果倒进周转箱,脸上的幸福笑意藏不住。他是附近村子的村民,如今通过合作社的组织,成了基地的采摘工兼拖拉机手,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
“我们这个基地覆盖2000多亩果园,日常采摘用工在200人以上,到了采摘高峰期,每天要雇300多人。”鲁甸五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经理杨荣杰指着果林介绍,“为了保证果品品质,我们统一了采摘标准,并给大家做了简单培训。工资发放上我们绝不拖欠,大伙儿的平均日工资在150元左右。这不仅解了基地苹果采收期用工的燃眉之急,也给周边乡亲们铺了一条靠谱的增收路。”
8月31日,鲁甸县苹果交易市场正式开市,标志着鲁甸县苹果产业发展迈入标准化、品牌化的新阶段,为推动鲁甸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据鲁甸县弘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赵泽魁介绍,该市场占地22.86亩,配备了先进的智能分拣线和大型冷链仓储系统,集交易、仓储、物流、信息服务于一体,可实现日处理苹果120吨以上,冷链仓储容量达4200吨;市场采用"线上+线下"的双线销售模式,不仅拓宽了苹果销路,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每天带动300个周边群众务工,按6个月的务工期计算,我们每年能给群众增加810万元的收入。
科技赋能让苹果“鲜”行千里。刚从枝头摘下的苹果,没等“歇口气”,就被工人装进贴有“鲜采直达”标签的周转箱,通过基地内的短途转运车,第一时间送进智慧云仓中。在这里,一个个苹果整齐“列队”走上分选线,在科学先进的分拣技术下,大果、小果、优质果、瑕疵果各走各的路,严谨高效地完成分选。随后,一件件包装精美的苹果源源不断地被送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这套自动化分拣设备每小时能处理10吨苹果,不光效率提上去了,分级还特别准,每个等级的苹果都能卖出好价钱。”公司负责人指着正在运转的设备介绍,“现在有了冷链物流和自动化分拣技术,咱们的苹果能更快、更准地送到有不同需求的客户手里。”
靠着过硬的品质和精准的市场定位,鲁甸苹果不仅走进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的市场,还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往东南亚。随着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全面打通,鲁甸苹果的名气越来越大,市场份额也越来越高,红彤彤的苹果真正鼓起了果农的钱袋子。
一颗鲁甸苹果,从枝头到市场,串起种植、采收、分拣、销售全链条,催生出大量就业岗位,成为鲁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它不仅见证着乡亲们靠勤劳双手打拼幸福生活的付出,也照亮了这片土地更红火的未来。
今日推荐
来源/昭通日报 通讯员 蒋开鹏 邱家德 张 捷 文/图
终审/胡华玉 编审/保进 刘玉 校对/何淑倩格 编辑/马思
投稿/ 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 “微昭通” 官方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昭通苹果在鲁甸,从枝头到市场串起全链条09-02
“智惠云岭·助学帮扶”第五批学子赴申 沪滇协作再谱新篇09-01
民乐县三堡镇:多渠道开展人民建议征集 汇聚民意促发展08-20
商水县自然资源局:组织开展“全国生态日”科普宣传活动08-15
罗山县丽水街道:聚焦人居环境整治 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08-15
民乐县县府街社区:“一约四会”汇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活力”07-28
湖南宁远:辣椒丰收满枝头 乡村振兴添活力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