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犯罪是指违反金融管理法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金融犯罪的特点包括:
犯罪客体:
金融管理秩序。
犯罪客观方面:
表现为违反金融管理法规,非法从事货币资金融通活动,危害国家金融管理秩序,情节严重。
犯罪主体:
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犯罪主观方面:
只能是故意,或者同时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金融犯罪的具体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诈骗型金融犯罪:如贷款诈骗、信用卡诈骗等。
伪造型金融犯罪:如伪造货币、金融凭证等。
利用便利型金融犯罪:如利用内部信息进行交易等。
规避型金融犯罪:如逃税、洗钱等。
金融犯罪的认定通常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客体:
犯罪侵犯的社会关系,如公私财产所有权关系和国家金融管理秩序。
客观方面:
犯罪行为的方法、形式及造成的危害后果。
主体:
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
主观方面:
犯罪的故意性或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金融犯罪的刑罚根据犯罪行为的严重性和造成的后果,依法判处相应的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甚至没收财产。
相关文章:
中国光大银行举办“走进上交所·光大伴你行”同业生态服务科创企业专项活动07-22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规范即时零售市场秩序,抵制“内卷式”竞争07-15
真金白银降成本 跨境服务激活力 中行浙江省分行助外贸企业闯关提速07-15
宁远湾井镇:依法拆除违章建筑恢复土地原貌07-14
邮储银行武威市分行:聚焦消费重点领域 助力焕发消费活力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