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观察】

乍暖还寒的春日,普陀工匠学院的课堂热气腾腾。新能源汽车维修、车辆涂装养护、直播技巧……自去年首期体验课程上线以来,这座由普陀区总工会联合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共建的学院,以产教融合、“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创新模式,成为职工技能提升的“充电站”。
“大家看,贴膜时手指要轻盈,每寸边角都要对齐。”国家级金牌指导教练、普陀技术能手、普陀工匠李联保手持汽车保护膜,向学员演示“隐形车衣”的操作奥秘。这堂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的“大师课”,系统讲解“隐形车衣”基础知识、安装流程、漆面抛光技巧及日常维护要点,甫一推出便广受好评。课堂外,超300名学员通过直播间同步学习。
作为普陀区产教融合的创新实践,普陀工匠学院在2024年正式成立。区总工会依托曹杨职校的职业教育资源,构建起“理论+实操”双维度教学体系。“相比线下教学,线上课程互动性更强,面对的职工群体也更广泛,每节课我都会多准备3-5小时的内容,按照学员的提问和需求进行调整。”李联保向记者介绍,他在工匠学院课程设计上更强调实用性和场景化,通过案例拆解满足职工个性化需求。
“汽修专业是曹杨职业技术学校的王牌专业,这也与普陀汽车行业、网约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相契合。”普陀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课程设计阶段,区总工会就与曹杨职校联手展开调研,针对辖区企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开设了新能源汽车、网络直播、互联网营销等课程,为他们的职业规划、发展助力。
据悉,目前学院已形成“课程矩阵”:比如,由曹杨职业技术学校姜小月老师带来的《一场完整的直播流程》,课程内容包括直播间的人员配置、直播团队构成、直播间开播前中后进行的工作、对不同职责的人员安排协调具体工作。轮胎养护实操课上,“普陀工匠”郑烨珺搬出各类轮胎样品,结合案例分析,让学员了解不同季节轮胎保养的理论知识。
学员们晒出的学习成果引人注目:汽车贴膜作品平整如镜、轮胎保养记录图文并茂、直播话术脚本创意十足……“我们不仅要传授技术,更要培养职工的创新思维。”正如参与课程设计的李联保老师所言,这些凝结着汗水的作品,正是学院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据悉,普陀工匠学院正持续推进“云端课程库”建设,计划推出百门线上课程,并为网约车驾驶员提供上门送教服务。未来,学院还将聚焦前沿科技,推进产教融合,拓展校企合作,持续拓宽职工技能提升通道。这座架设在云端的“技能充电桩”,正以更灵活的方式、更务实的教学,成为劳模工匠成长的摇篮,为普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注入新动能。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江湾青年夜校这些课程还有名额,手慢无!→04-02
职工放弃休年假,能要求单位补偿吗?04-02
普陀工匠学院线上线下联动发力,打造职工技能提升“充电站”04-02
涪陵又添一高校 今年8月首批建筑交付使用04-02
算法工程师月薪过万!“百城千校万企”来湖北招聘1.4万多个岗位04-01
工伤旧伤复发治疗期间,护理费由谁承担?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