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志愿填报日,随着各地高考填报系统开启,高考生正面临着“热门”与“兴趣”、“体面”与“价值”的艰难抉择。在社会分工日益精细、职业种类加速迭代的当下,构建覆盖全学段的职业启蒙教育体系关乎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作为教育的主体,不同学段的学校应该承担起相应的主体责任,让职业教育融入教育的每一个学段。
职业认知的种子,往往萌芽于低龄阶段。学前阶段可以进行“沉浸式”的职业启蒙,让孩子们在角色体验中,步入丰富多彩的世界。随着孩子们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增强,小学阶段可以开展各类职业体验日。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举办相关活动,如课余时间采访父母职业,回到学校后开展集体分享,拓展个体认知边界。
进入初高中阶段,职业启蒙教育需要向“专业化”延伸。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力量搭建校企联动平台,共同开展专业的综合实践,让学生走出校园了解法律、医疗等各行各业,在真实场景中建立对职业的理性认知。
此外,职业启蒙还可进行数字化尝试,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比如,邀请行业代表讲述职业的魅力,由学校拍摄制作成短视频,打造“职业微视频库”。让学生在未来面临职业选择时,少一些盲目和冲动,多一分笃定和自信。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05日 第03版
作者:郑亚博 王阳
相关文章:
构建职业启蒙教育体系正当时07-05
明德华兴智谷学校:开展暑期全员家访,凝聚“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07-04
甘肃省敦煌市市场监管领域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07-04
太原植物园 暑期活动多07-04
江松科技创业板IPO进入问询阶段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