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沙晚报网】
图/文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启晴
湖湘大地春耕时,人间最美四月天。田间地头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4月14日,夜幕降临,长沙县春华镇的智能化育秧工厂灯火辉煌。透明的玻璃房子犹如一颗深深嵌入大地的芯片,散发着科幻色彩的灯光,让人仿佛置身于田野间的赛博朋克空间。

4 月14 日夜幕降临,长沙县春华镇的智能化育秧工厂灯火辉煌。那透明的玻璃房子,犹如一颗深深嵌入大地的芯片,散发着科幻的灯光,让人仿佛置身于田野间的赛博朋克空间。
这是长沙首个智能化育秧工厂。6台高大的循环立体育秧床上,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层层叠叠的育秧盘能够上下往复移动,在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人工“太阳” 的照射下,开启24小时全天候生长模式。“从种子到长成秧苗,无需太多人工干预。” 工厂负责人钟伟向记者介绍,工厂整个流程实现了智能化,例如机械臂制盘、AGV智能车运送、机械手抓取秧苗盘等。秧苗相较于在普通大棚中,能够更快地长成可移栽状态,极大地缩短了育秧时间。育秧床上安装有光照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能将温度、湿度等信息实时显示在大屏上,并通过智能控制系统,根据秧苗的生长态势,自动进行补光、喷淋作业。

春华镇智能化育秧工厂,层层叠叠的育秧盘可上下往复,被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人工“太阳”照射,开启了24小时全天候的生长模式。
过去,农业靠天吃饭;如今,现代农业靠技术助力。从长沙县春华镇向西出发,驱车1小时便可抵达望城区绿缘家庭农场。在这里,远近闻名的“钢铁侠”任亮又在为他的新机器钻研新功能。退伍返乡的他,与爱人共同打理着80亩菜地。以往,绝大部分工作依赖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他通过对旋耕机的改造,使其摇身一变成为拥有10项功能的菜地“神器”。去年,他又接连改造出具备5项功能的菜地挖地机,以及能够“坦克调头”的全地形无人车,利用遥控器就能实现菜地采摘运输作业。

一个育秧床可摆放3000多盘秧苗,能满足约150亩机插水稻的用苗需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既是任亮的实践感悟,也是丁胜的生活体验。近日,在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新河村,丁胜指着正在作业的高速插秧机介绍:“这一台机器一天就能完成60亩早稻的种植。”“95后”丁胜作为四祥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农二代”,现在流转土地3000余亩,拥有高速插秧机、抛秧机、拖拉机、秸秆打捆收割机、施肥机、旋耕机等50余台专业农业机械,打理起这些土地可谓得心应手。他表示,如今的生活不再是没日没夜地守在地里,而是能够抽出更多时间,专注于农产品的开发,如品种改良、产品创新等。

4月14日,马达加斯加执政联盟干部考察团一行赴长沙县春华镇智能化育秧工厂参观,秧苗成了考察团最热衷合影的吉祥物。
近年来,长沙积极试验示范推广“四高”(高标准、高技术、高产量、高品质)技术。去年,全市粮食亩均产量为460.13公斤。2025年,长沙计划推广粮食生产“四高”技术面积200万亩以上。从藏粮于地到藏粮于技的实践,正在长沙充满科幻色彩的场景中逐步成为现实。

凭借这个小巧的遥控器,任亮能驾驶着无人车在菜地的沟沟垄垄间灵活穿梭,实现无线遥控的无人运输。

3月26日,望城区乌山街道八曲河村的绿缘家庭农场蔬菜基地里,任亮花费27万元改造的菜地“钢铁侠”在菜地里作业。

这位43岁的退伍老兵,凭借自身的聪慧与才智,将一台普通的农机改造成拥有十多项新功能的 “神器”,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侠”。

4月2日,在望城区高塘岭街道新河村,四祥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早稻种植现场,记者看到多台高速插秧机与无人相互配合,快速完成插秧、施肥等。

丁胜正在驾驶高速插秧机插秧,这一台机器一天可以完成60亩早稻种植。

通过对技术和机械引进,现在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余亩,拥有高速插秧机、抛秧机、拖拉机、打捆式收割机、施肥机、旋耕机等50余台专业农业机械,以及无人机等设备。

望城区靖港镇众兴社区的食用菌产业种植基地,连绵不断的大棚宛如太空的基地。

望城区靖港镇众兴社区的食用菌产业种植基地内,工人采到“大蘑菇”。

4月14日,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研究人员在查看组织配养水培的水稻苗生长情况。

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实验室,研究人员正在进行水稻基因检测。

研究人员在人工气候室里查看秧苗生长情况。

正在培养的水稻组织。
本文来自【长沙晚报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相关文章:
本周末,来马拉松终点湘府文化公园看车买车04-16
视觉 | 田园沃野 万象“耕”新04-16
湘琼两省企业合作交流暨长沙先进制造业招商恳谈会在三亚举行04-15
货车爆改“双层铺”,上层住人下层装海鲜!一货车司机被处罚04-14
渭水源头春耕忙——渭源县春耕二三事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