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首页> 实时讯息>

赶海大军冷知识:贝壳究竟有几个壳?答案其实不简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13:13: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通讯员 吴若涵

出梅放晴,海滨沸腾。禁渔期的暑假,挡不住大家奔向大海的脚步。

你看咱浙江的赶海大军里,娃娃们拎着小桶追浪花,家长们弯腰捡贝壳比考试还认真,全家总动员的画面是不是欢乐无敌?

刚刚,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带来好消息,本周末浙江海域 “岁月静好”,海面像撒了把温柔滤镜,六大滨海旅游区成了为出海观光和海上垂钓量身定制的“舞台”。

数据来源: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说到暑期热门出游海岛,我们的南麂列岛可不简单,这里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贝藻类海洋自然保护区,妥妥的“贝藻界顶流网红”。

你知道吗?每一片贝壳都可能藏着海洋的小秘密,如果你来浙江滨海旅游区游玩,想不想边玩边解锁 "硬核" 贝类趣闻?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官网

今天,记者为您请来大咖——华东师范大学的刘文亮老师,他可是海洋生物研究领域的“扛把子”学者,曾担任过《舌尖上的中国》的科学顾问,贝壳在他眼里,就像自家孩子一样门儿清。 让我跟着刘老师一起海边探秘,在知识的浪花里快乐翻滚吧。

贝类有几个壳?答案并不简单

贝类中的不少物种是餐桌上的常客。

之前,南京小学生纠错教科书,贝类究竟有几个壳,成了全网热议的话题。

刘老师说:“其实,贝类的壳不仅仅是只有两个那么简单,多则可达8个,少的甚至可以完全没有。”

平濑锦石鳖 受访者供图

比如8个壳的多板纲物种,它们具八片紧邻排列的硬壳,彼此关连、呈覆瓦状排列。

等边浅蛤 受访者供图

双壳纲物种和腹足纲的双壳螺具有两个壳。

双壳纲的两壳对称或不对称,具有多样化的形态;腹足纲的双壳螺,是腹足纲中唯一具有双壳的类群,物种数量很少。

大角贝 受访者供图

脉红螺 受访者供图

货贝 受访者供图

史氏背尖贝 受访者供图

一个壳的贝类有单板纲、掘足纲、绝大多数腹足纲和头足纲的鹦鹉螺等。

斑纹无壳侧鳃 受访者供图

另外,腹足纲海蛞蝓类的部分物种和陆生蛞蝓(俗称鼻涕虫),它们具有薄石灰质内壳;头足纲的十腕类也具有内壳,其中各类群内壳的形态也不完全相同,如内壳螺旋形的旋壳乌贼,角质透明薄片状的枪乌贼和扁平舟形的乌贼。

日本枪乌贼 1个薄片状内壳的头足类 受访者供图

有的贝类有1个后做的壳(卵壳),像是头足纲的船艄。

锦葵船蛸和卵壳 受访者供图

雌性船蛸性成熟后,会分泌石灰质,制造一枚可供居住和产卵的薄壳,兼具产房和育婴室的功能,如果壳受损它们还会分泌石灰质进行修补。

雄性船蛸不仅个头只有雌性的1/15~1/10,而且不具有外壳,只能当一名“流浪汉”,在完成繁衍后代的使命之后生命就结束了。

毛皮贝 无壳的尾腔类 受访者供图

无壳的贝类物种包含了尾腔纲和沟腹纲,腹足纲的部分物种,以及头足纲的八腕类等。

尾腔纲和沟腹纲不仅没壳还全身被毛,不像传统认知中的贝类反而像条毛虫。

瘤背石磺 无壳的有肺类(腹足纲)受访者供图

腹足纲海蛞蝓类的部分物种(主要包括裸鳃类,裸体翼足类,无壳螺类,部分囊舌类,部分无楯类,部分背楯类)和有肺类的石磺;头足纲的八腕类——蛸(章鱼、八爪鱼),其壳的退化消失可减轻自身重量,以利于身体的运动,同时体内演化出增加身体支持及保护的结构。

长蛸 无壳的头足类 受访者供图

螺还是贝?螺与贝有时混用

很多人认为“贝和螺是两类生物,贝是双壳的,而螺是单壳的”,刘老师强调,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首先,贝类是整个软体动物门的通称,因此称所有的软体动物为贝类都没问题,而通过刚才对软体动物贝壳数的盘点也可以发现,很多单壳的类群被称为贝,反之也有双壳的类群被称为螺,如双壳螺。

其实前人对各种软体动物的命名体现出了相当的逻辑性和智慧:除了双壳螺这个特例,所谓的“螺”基本都具有螺旋状的外壳,而那些不具螺旋状外壳的单壳类群往往被命名为“贝”,如新碟贝、帽贝、宝贝、货贝和角贝等。

此外,人们还会根据贝类的外形与已有认知事物的相似性来命名,如海笋、船蛆、海螂、海牛、海兔等。

在不同地域的方言中,螺与贝有时也会混用,例如双壳纲的波纹巴非蛤在海南就被称为“芒果螺”。

波纹巴非蛤 受访者供图

无名之“贝”与似贝非贝

有些动物的名字跟“贝”毫无干系,可却是货真价实的贝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非鲍鱼莫属。

鲍鱼不是鱼,而是腹足纲的贝类,全世界可供食用的经济鲍鱼有二十几种,中国东南部市场最常见的是杂色鲍;还有水产“新贵”被称为鲍鱼界巨无霸的黑足鲍(黑金鲍),壳硕大,自带沥水孔(鲍鱼的呼吸孔),非常适合作肥皂盒。

杂色鲍 受访者供图

水产界还有个颇为香艳的名字——西施舌,其实是一种双壳贝类,其壳体有淡紫色的光泽,颇显奢华魅惑之气。

另外在两广、福建一带,同属双壳类的双线紫蛤和尖紫蛤的商品名也叫西施舌,也许是它们的体色也多少带些紫色的原因吧。

西施舌 受访者供图

还有几种虽名为“贝”,但并不属于软体动物。

例如浙江南部常见的佛手贝,正名唤作龟足,是一种蔓足类甲壳动物,算来还是虾蟹的亲戚,难怪吃起来是虾蟹的风味;舌形贝,又名海豆芽,属于腕足动物门,是最古老的动物类群之一;还有在贝类工艺品店偶见售卖的“网贝”,实际上是某种偕老同穴海绵。

龟足 受访者供图

鸭嘴海豆芽 受访者供图

偕老同穴 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赶海大军冷知识:贝壳究竟有几个壳?答案其实不简单07-04

潮声丨AI视频,影像革命还是泡沫?06-29

“这份‘寡头预算’是对美国穷人的战争”06-20

步步生香!当立夏的风拂过香云纱05-05

靠扛楼、搬砖、砌墙,四川90后搬砖工9年攒下200万元!“还会继续干!”04-19

最新民调:七成美国受访者认为关税将导致物价上涨,电子产品、汽车等首当其冲04-10

昭璇梨!中山大学分类学团队在丹霞山发现第51个新物种04-08

书坊|植物大移民:入侵与归化04-05